北京    国家地标品牌产品公共服务及乡村振兴协同创新平台

您好,请登录我的订单客服中心

兰考蜜瓜

来源:日期:2022-06-23浏览:3778

  兰考蜜瓜,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兰考县葡萄架乡地处黄河故道,土壤多属沙性,土质疏松,透气透水性好,适宜蜜瓜类作物种植,出产的兰考蜜瓜具有瓜体均匀、网纹规整、品质好、含糖量高、果肉细腻甜脆等特点。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兰考蜜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 

  兰考蜜瓜果形端正、网纹规整、果实完整、无明显缺陷、新鲜整洁、成熟度适中。

内在品质指标 

  兰考蜜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5.5%、边部可溶性固形物≥12.5%、抗坏血酸≥20.0毫克/100克、总酸(以柠檬酸计)≤0.8克/千克。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兰考县地处黄河自孟津向东所形成巨大冲积扇的中部,整个地形西高东低,稍有倾斜,中部高亢南北两侧低洼,县域内海拔高程在57~75米之间,东西坡降为1/5000。由于紧靠黄河,历代黄河的决口、改道、泛滥对微地貌产生了巨大作用,现有两条明显的黄河故道东西横贯全境,九条故堤、无数堤坝分布全县,形成了县域内微地貌差异明显的特征。两条黄河故道东西平行紧靠,被一故堤划隔,高出两侧3~5米,形成冲积平原上的高滩。古河床形成的大型槽形洼地分布在故道的中心,两侧为缓坡地,低平地,高平地,是该县的主要农田,地形平坦,适宜农业生产的发展。

  兰考蜜瓜地域保护范围内土壤以砂壤土、壤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透水透气良好、pH值在7~8.5之间,土壤耕层含盐量小于0.4%,适合兰考蜜瓜生长。

水文情况 

  兰考境内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丰富,兰考县河流分属黄河、淮河两个流域,分黄河水系、东渔河水系和涡河水系三个水系。其中黄河水系有大堤北沟和金营沟两条支流,大堤北沟全长12.7千米,流域面积19.4平方千米;金营沟全长8.25千米,流域面积18.2平方千米;建国后,兰考又修建有兰考干渠、兰商干渠和兰杞干渠等多条引黄设施,覆盖了全县大部分乡镇。东渔河水系和涡河水系均为雨源型平原坡水河道的源头,其中东渔河水系,主要沟河有20条,流域面积812.09平方千米;涡河水系,分布在县境两侧,主要河沟有6条,流域面积154.83平方千米。兰考地下水资源丰富,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1.00亿立方米。保护地域范围内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好,均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

气候特征 

  兰考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农业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4.3℃,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在2075.1小时左右,无霜期为297.8天,10℃以上积温4617.5℃,年平均降水量636.1毫米,各月降水量分配不匀,冬季最少,占全年降水量的4%,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57%,春秋两季分别占18%和21%。特殊的气候条件,为兰考蜜瓜特有风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历史渊源 

  兰考县种植蜜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2016年1月,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常高正副研究员团队,以新疆哈密瓜为种源,成功培育出了新品种蜜瓜——玉兰香。经过走访调研和土壤检测,专家认定:兰考县葡萄架乡杜寨村的弱碱性沙土,特别适合蜜瓜生产。

  2016年2月,杜寨村村委、驻村扶贫工作队集资1500元,在当时的老村室院墙后头开辟第一块试验田,杜寨村村支书李永健和村里一个贫困户,各搭起一个不到一亩地的瓜棚,共同成为全兰考蜜瓜种植“第一人”。

  2017年10月,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在中共十九大“党代表通道”上推介了兰考蜜瓜,并用杜寨村的蜜瓜种植浓缩兰考的脱贫经验。

生产情况 

  2017年,兰考县葡萄架乡杜寨村已发展1000余亩、600多座大棚蜜瓜,棚均产量达4000公斤以上。

  2018年,兰考县共发展蜜瓜10139亩,总产量3.6万吨。

产品荣誉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兰考蜜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9年11月15日,“兰考蜜瓜”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20年9月18日,被纳入2020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兰考蜜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开封市兰考县所辖葡萄架乡、闫楼乡、小宋乡、仪封乡、考城镇、红庙镇、孟寨乡、谷营镇、坝头乡、堌阳镇共计10个乡(镇)117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5′27″~115°09′02″,北纬34°45′24″~35°00′16″。

质量技术要求 

特定生产方式 

  1、园区规划

  建园时应统筹做好生产区、销售区、道路、电力、排灌系统等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

  (1)产地选择:耕层为沙壤土或轻壤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pH值在 7~8.5之间、土壤耕层含盐量小于0.4%、透水透气良好,且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源。

  (2)保护地栽培:标准化生产主要采用大棚栽培模式,大棚一般为钢管结构,长80~100米、宽8米、高3米,早春栽培为三棚四膜覆盖模式;秋季栽培为一棚两膜覆盖模式。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整地、选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收获等步骤。

  2、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抗病、商品性好、耐贮运、适宜设施栽培的品种。主要有:玉兰香、众云20等品种。

  3、栽培模式

  3.1、春茬:1月上中旬开始温室育苗,2月上中旬移栽定植,5月上中旬开始采收。

  3.2、秋茬:6月上中旬育苗,7月上中旬移栽定植或7月上旬开始直播,9月中下旬开始采收。

  4、栽培管理

  4.1、播种

  4.1.1、种子质量。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1-2010《瓜菜作物种子第1部分:瓜类》标准要求。

  4.1.2、种子处理。播种前先用1000倍高锰酸钾或200倍福尔马林稀释液浸种10~15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浸泡3~4小时,捞出种子,除去种皮粘液并洗净,用纱布包好在28℃~30℃的温度下催芽,当80%的种子发芽时进行播种。

  4.1.3、设施育苗。在加温日光温室内设置育苗床,用穴盘进行育苗,每穴播1粒发芽的种子。育苗设施及育苗基质应进行消毒。播前营养基质应浇透水,播后覆基质1厘米。

  4.2、苗期管理

  4.2.1、育苗管理。播种后出苗前,育苗设施内温度白天32℃~35℃,夜间18℃~20℃;出苗后吐心前,白天温度23℃~25℃,夜间13℃~15℃。吐心后,白天温度25℃~28℃,夜间15℃~18℃。幼苗3叶1心,苗龄30~35天移栽。

  4.2.2、壮苗标准。苗高低于10厘米,下胚轴粗矮,子叶节位离地面最好不超过3厘米,子叶完整,真叶叶片厚,深绿色,无病斑虫害,根系发育好,无损伤。

  5、定植

  5.1、春茬

  5.1.1、整地起垄。前茬作物收获后,清除残株杂草,每667㎡施入优质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高钾型硫酸钾复合肥40千克为基肥,精耕细整。按宽窄行起垄,垄高15厘米,大行距110厘米,小行距90厘米。

  5.1.2、地膜覆盖。于定植前一周进行黑色地膜覆盖。

  5.1.3、地温要求。当10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定植。

  5.1.4、定植密度。中果型品种种植密度在1800~2000株/667平方米。大果型品种种植密度在1600~1800株/667平方米。

  5.1.5、定植方法。在栽培垄上挖穴,将带基质的秧苗定入穴内,回土使苗根部坨体与大田土紧实,随后浇水、覆土。

  5.2、秋茬播种

  秋季可采用直播和育苗两种方式进行,其它管理同春茬。

  6、定植后的管理

  6.1、整枝

  采用单蔓整枝法。单蔓整枝时,在主蔓第12~14片节位选留2~3条生长健壮并有瓜胎的子蔓,其余子蔓摘除。

  6.2、授粉

  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或利用蜜蜂等昆虫授粉。人工授粉应在晴天上午8~9小时,温度达20℃时进行。

  6.3、留瓜

  蜜瓜应在12~14节位的子蔓留瓜,留瓜节位以上留15~20片叶摘心,留瓜的子蔓留1片叶摘心。当幼瓜长到鸡蛋大小时,进行疏瓜,大果型留1个,中果型留2~3个。

  7、灌溉与排涝

  7.1、灌溉

  灌溉水的质量应符合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依据蜜瓜需水特点,可分四个时期灌水,即育苗水、定植水、伸蔓水、膨果水。水分管理指标是:幼苗期和伸蔓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挂果膨大期为70%~80%,瓜成熟期为55%~65%,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

  7.2、排涝

  当短期内大量降雨或连阴雨天造成积水时,应及时利用沟渠和机械进行排涝。

  8、施肥

  8.1、施肥原则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活性。所施用的肥料对土壤环境和果实品质不产生不良影响。

  8.2、肥料要求

  施用的肥料应按NY/T 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和NY 227-1994《微生物肥料》的要求执行。

  8.3、施肥量

  基肥施入见(5.1.1),生长期追肥应在进入果实膨大期后分两次进行。每667平方米分别冲施硫酸钾型水溶性高钾肥15千克和10千克。

  9、病虫害防治

  9.1、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蔓枯病、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角斑病、细菌性果腐病;主要虫害有:白粉虱、蚜虫、红蜘蛛、美洲斑潜蝇、小菜蛾等。

  9.2、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优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育的环境条件,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适当运用化学防治措施,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

  9.2.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品种,深耕晾垡,增施腐熟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实行轮作换茬,避免连年种植或与其他作物混种。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将残枝枯叶带出园外掩埋或焚烧。并利用夏季高温进行高温闷棚。

  9.2.2、物理防治。黄板诱杀,设施内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黄板规格24厘米×40厘米,每亩悬挂30~40块;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黑光灯诱杀蛾类、金龟子、蝼蛄等害虫。

  9.2.3、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使用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和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

  9.2.4、化学防治。按GB 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2018《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规定执行。

  10、采收

  应根据品种特征、授粉日期确定果实成熟度,当离果柄最近的叶片出现发黄、边缘干枯时,即可采收。

  11、生产记录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设专人做好以下记录:生产地点、农产品名称、土壤耕作、施肥名称、方式、时间、施肥量、施用农药名称、防治对象、方式、时间、施用药量、产品收获、仓储、销售等项目名称、方式、数量等。

质量安全规定 

  兰考蜜瓜应符合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专用标志使用 

  1、兰考蜜瓜产品应有明确标签,内容包括:产地名称、产品的执行标准、生产者及详细地址、产地、净含量和包装日期等.

  2、兰考蜜瓜地域范围内的生产经营主体,要按照《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使用规范》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共标识授权规定,由标志使用人在产品包装上正确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3、应建立标识使用管理制度,对标识的使用情况如实记录,登记造册并存档,保存期三年。

推荐阅读